漢高今日發佈了2024年永續發展報告。公司在氣候保護、迴圈經濟及社會議題等多個領域均取得了顯著進展。今年,漢高自發依據歐盟《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及其《歐洲永續發展報告標準》(ESRS)的內容要求進行報告。
漢高首席執行官卡斯滕·諾貝爾(Carsten Knobel)表示:“過去一年裡,我們在永續發展策略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進展,並實現了切實的提升。即使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下,我們也始終堅守核心價值觀,通過我們的產品、流程以及對社會的貢獻,致力於創造一個更加永續的世界。我們制定的淨零排放的路線圖也體現了這一點。我們的目標是到2045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90%。”
漢高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和永續發展執行副總裁西爾維·尼科爾(Sylvie Nicol)表示:“對於我們在關鍵永續舉措方面取得的進展,我感到自豪。在2024年,我們將消費品包裝中再生塑膠的比例提升至25%。在漢高全球範圍內推出了至少八周的全薪性別中立育兒假政策,並且得到非常好的反響。我們還根據新的《歐洲永續發展報告標準》內容要求發佈了首份永續發展報告,以進一步優化公司的內部流程。”
截至去年年底,漢高已將生產過程中每噸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64%(基準年:2017),並將可再生能源採購比例提升至47%。此外,漢高去年制定了淨零排放目標,其覆蓋的價值鏈範圍比過往的氣候目標更廣。公司計畫到2045年,將範圍1、2和3的溫室氣體絕對排放量減少90%。作為短期目標,漢高計畫到2030年將其範圍1和範圍2的溫室氣體絕對排放量減少42%,同時將範圍3的溫室氣體絕對排放量減少30%(基準年:2021)。漢高設定的新目標已獲得氣候變化組織“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的認證。該組織致力於支援企業根據《巴黎協定》設定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截至2024年底,漢高已將其範圍1、2和3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20%(基準年:2021)。
為了進一步推動價值鏈脫碳,並更精准追蹤供應鏈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範圍3),漢高去年加速推進了全球供應商參與計畫。該計畫不僅收集排放資料,還制定具體的減排措施。
漢高進一步將消費品包裝中再生塑膠的比例提升至25%,並預計到今年年底,這一比例將達到30%。
分享兩個與之相關例子:在歐洲,漢高已將液體洗滌劑和洗護產品包裝中的消費後回收材料的比例提升至少50%,涉及品牌包括寶瑩Persil、Weißer Riese、Spee和Gliss等。在北美,漢高推出了由100%再生塑膠製成的全新Dial洗手液包裝。
此外,漢高致力於在其所有消費品中使用可回收包裝設計。截至2024年底,這一比例已達到89%。
在粘合劑技術業務領域,漢高通過創新的粘合劑解決方案為永續包裝設定新標準。例如,適用於食品包裝等多個領域的Technomelt品牌新型熱熔膠至少含有49%的生物基原料。同時,該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可顯著減少客戶所需的能源。
在推動多元與平等方面,漢高推出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政策——性別中立育兒假,覆蓋全球47,000名員工。該舉措確保所有父母(包括收養、寄養等)都能享受至少八周的全薪育兒假。這一政策得到了員工的廣泛歡迎,今年全球享受育兒假的員工人數相比上一年增加了約30%。
作為對公平的工作條件承諾的一部分,漢高還推出了一項附加的年度評估機制,確保全球員工的薪酬符合其當地的基礎生活工資標準。
漢高在永續發展的成就再次獲得外部獨立評級機構的認可。其中,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評級機構EcoVadis授予漢高金牌獎章。基於此,漢高位列全球受評企業的前5%。此外,Morningstar Sustainalytics授予漢高“最高評級”,以表彰其在永續發展領域的傑出表現。漢高還榮登由Corporate Knights評選的“2025年全球100家最永續發展的企業”榜單。同時,F.A.Z. Institute和Cision Germany還授予漢高“2024年永續未來獎”,以表彰漢高多年來可靠的永續發展傳播。
本檔所含提及未來業務發展、財務業績及其他與漢高未來相關的事件或發展的聲明,由此構成前瞻性聲明。前瞻性表述的特點是使用諸如期望、打算、計畫、預測、假設、相信、預計、預期、預見和類似的表述。這些表述乃漢高股份及兩合公司管理層基於現有的預測和假設。該等表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被理解成保證該等預期的準確無誤。漢高股份及兩合公司及其關聯公司實際實現的未來業績和結果取決於一系列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此可能與前瞻性表述有明顯差別。很多因素,例如未來的經濟環境和競爭者行為以及市場上其他參與者的行為,均在漢高的控制之外,無法準確預計。漢高不計畫也不承諾更新前瞻性表述。
本檔在適用的財務報告框架中未明確界定的補充性財務計量指標,這些指標是或可能是替代性財務表現計量(非公認會計原則)。這些補充財務計量指標是根據綜合財務報表中適用的財務報告框架提出的,不應被孤立看待,也不應被視為漢高淨資產、財務狀況或運營結果的替代計量指標。其他公司對於報告或描述類似專案的替代性財務計量指標,可能使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本檔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對證券的投資建議、出售要約或購買要約。